瑞典哥德堡大學博士Jakob Heyman訪問青藏高原所
7月31日,瑞典哥德堡大學博士Jakob Heyman到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(chuàng)新中心交流并作學術報告。
Heyman的報告主題為“基于宇宙射線定年(和冰川模擬)的青藏高原地區(qū)過去(和未來)的冰川作用”。Heyman介紹了青藏高原作為亞洲主要大河源頭,對其冰川時空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其次,前人(Kuhle et al., 2004和Li et al., 1991)對末次冰期冰盛期(LGM)時期是否存在統(tǒng)一的青藏大冰蓋的爭議也是當今學術界的研究熱點和重點。過去受到定年技術的約束,使得對青藏高原古冰川的研究受研究方法所限,無法提供精準的冰期年代學結果。Heyman介紹了宇宙成因核素定年法的原理和優(yōu)勢,并將10Be、26Al等宇宙成因核素應用到青藏高原古冰川研究中。通過對高原上超過2200個宇成核素樣品進行統(tǒng)計學分析,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東部宇成核素冰期年代學結果多集中在10-30ka之間。對過去青藏高原冰川的模擬結果顯示,LGM時期青藏高原地區(qū)(20000年前)冰川面積沒有比現(xiàn)在大很多。從而否認了Kuhle等人(2004)認為LGM時期青藏高原地區(qū)形成統(tǒng)一的大冰蓋的結論。對不同氣候情境下未來青藏高原冰川的模擬結果顯示,西昆侖、普若崗日、阿尼瑪卿山等代表性區(qū)域在未來氣候變暖條件下冰川體積均明顯減少,而冰川融化則呈現(xiàn)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。
中科院院士姚檀棟和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陳德亮認為,Heyman的研究十分新穎和鼓舞人心。報告結束后,青藏高原所及相關單位研究人員與Heyman展開了熱烈互動交流和討論。
Jakob Heyman是研究冰川地貌學和冰川時空演變的地質學家。他2006-2010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博士學位,進行青藏高原東北部黃河源頭區(qū)域的古冰川研究。2011-2013年,他在普渡大學和斯德哥爾摩大學進行博士后工作,研究青藏高原東北部的侵蝕速率、青藏高原冰川模擬以及一系列其它冰川地形和宇宙射線定年的項目。他近期的主要研究成果為全球已發(fā)表的冰川10Be和26Al暴露年代數(shù)據(jù)集的匯編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