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薰講座獎獲得者Upadrasta Ramamurty訪問金屬所
應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邀請,2016年度李薰講座獎獲得者、印度科學理工學院教授Upadrasta Ramamurty于5月25日至27日訪問金屬所。
來訪期間,Upadrasta Ramamurty為金屬所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Fracture in amorphous alloys的李薰獎報告,對非晶合金的延性斷裂、脆性斷裂機理及其斷裂判據(jù)作了深入淺出地介紹。報告前,副所長張健代表金屬所為Upadrasta Ramamurty頒發(fā)了李薰講座獎獎牌。頒獎儀式和報告會由研究員盧磊主持。
Upadrasta Ramamurty2010年當選為印度國家工程院、印度科學院院士,2012年當選為印度國家科學院院士。他在2011年獲得印度最高科學獎。
Upadrasta Ramamurty的主要學術成果包括:在非晶合金領域,創(chuàng)新性利用粘接界面實驗研究剪切帶塑性,證實塑性流動的軟化效應及壓力敏感性,發(fā)現(xiàn)退火引起韌脆轉變并澄清其機制,揭示韌性及脆性斷裂機理并明確斷裂的特征尺度,建立自由體積與韌性的一一對應關系,揭示枝晶增韌非晶合金復合材料的第二相的最佳體積分數(shù)與尺度;在高溫形狀記憶合金領域,首次提出建立recovery-temperature-composition三維圖,用于快速發(fā)現(xiàn)具有高溫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成分;在聚合物基納米復合材料領域,首次發(fā)現(xiàn)不同尺度納米粒子的同步添加對力學性能具有的非凡協(xié)同作用;在多孔材料領域,建立力學性能分散性與結構可變性之間聯(lián)系,發(fā)現(xiàn)獨特的應變速率敏感性與能量吸收特性,揭示限制變形誘發(fā)應變硬化機理;在藥物材料領域,利用納米壓痕技術,開拓了基于材料工程和化學的交叉學科的全新研究領域。
迄今為止,Upadrasta Ramamurty共發(fā)表SCI論文205篇,其中36篇論文發(fā)表在Acta Materialia上,H因子35,總引用約6000次,單篇論文他引最高達1100余次。他在國際會議被邀請作大會報告5次,邀請報告60余次。Upadrasta Ramamurty于2014年開始在材料科學重要期刊Acta Materialia和Scripta Materialia擔任編輯,并在Intermetallics、Mater. Sci. Eng. A等多個期刊擔任編委。
Upadrasta Ramamurty作報告